如何识别是否为原版老报纸
近现代珍稀印刷品,包括书报杂志等,年来受到收藏界追捧,市场价格节节上升。比如上海二三十年代海派名家创作的彩色月份牌,精美完好每张近万元。《人民日报》创刊号1946年5月15日在邯郸市出版发行,近年拍卖会上单张价格突破5000元。制假者见有利可图,赝品便涌出,如何辨别呢。
一、一般原件是铅印,凸版印刷,字迹深入纸背,有明显的凹凸手感。这种特点在封页、扉页、版权页、目录页最为明显。而现在流行的复制件考虑成本,用的都是胶版印刷,属平面印刷,没有凹凸感;喷墨复印的书刊字浮于纸面,背面完全没有印刷痕迹。掌握这点,真伪可容易辨认。
二、过去物质条件限制,解放区出版的书报刊多用土纸,俗称马兰纸、土乐纸。这些纸的表面粗糙,没有光泽,铅墨有未印实的地方。现在的复制件则用白报纸印,铅墨完整两者完全不一样。
三、现在有一种“夹生饭”现象,所谓“夹生饭”就是对于合订成册的大型期刊,其中缺少某一卷,便复制新品配齐,新旧混在一起,藏界称此为“夹馅儿”,价格虽然便宜,也不吃这口“夹生饭”。应该特别注意。
四、纸张是容易风化的,时间一长必然发黄发黑、变脆,特别是四周接触空气多,氧化严重。而复制件洁白有光泽,即使费力作旧,也是通过茶水烟灰染色等人为手法,与自然风化不一样。
生日报价格是如何定的?
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:
一是受时间因素影响。时间越久,越难保管,价格越高。同样是人民日报,1946年的高出1966年的上百倍。
二是受存世量多少影响。因受当初发行量大小或受政治因素影响,或保管条件影响,老报纸存世两越来越少,特别是解放区报纸、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报纸、文革时间的报纸已大量销毁,存世更少,因而价格更高于一般报纸。同时受保管条件影响,南方天气潮湿多雨,难于保管,民间存量会更少。
三是受市场调节因素影响。集报是仅次于集邮的中国民间第二大收藏活动。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,“盛世重收藏”,社会上收藏的热情日渐高涨,老报纸收集已成是时尚,但老报纸存世两少的客观现实不容回避,因而导致价格不断上升。特别是市场少见的解放区报纸、党的军队的早期报纸及二三十年代的老报纸已成为大家热寻的目标。
|